採訪撰文/廖崇捷 攝影/Zhong Lin 造型/Daisy Hsiao 美術設計/Tung Yu Ting 化妝/Jenny Lin(藍奇工作室)髮型/Ethan Yao (flux collection)採訪助理/曾冠樺
一頭俐落短髮,比起過去總給人知性美,現在的鈞甯多了幾分個性,鄰家大姐姐變成調皮小妹妹,這樣的性格過去被長髮掩蓋住,她說:「我一直很喜歡短髮,其實有時候我很任性幼稚,剪短髮這件事,似乎可以讓人更快看到這一面,會給人一種驚喜感,演員就是得多嘗試,嘗試後才會發現,原來我也可以這樣。」
談閱讀,對於鈞甯來說是再適合不過,受到爸媽影響,看書讀書這件事,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刻意培養的環境,讓鈞甯長年保持從書中找經驗與解決問題的方法,她說:「過去每個周日的早餐後,我們就會在一個大桌子上各自做自己的事,媽媽會放輕音樂或古典樂,看看書聊聊天。」不過如果真要說閱讀帶來什麼樣的樂趣,對於當時年紀還小的她,還無法體會開卷有益的奧義,她接著說:「其實說起來也好笑,我真的是我們家最不喜歡讀書的,一打開書就想睡覺,爸媽和姐姐不管是收藏或是閱讀量,都是我的好幾倍。後來長大,才開始更喜歡看書,我們會分享彼此最近看到的好作品,有趣的是,同一本書我們家會有好幾本,一開始媽媽買,姐姐也買,然後我也買。」許多閱讀記憶與經驗,是從世界名著開始,張鈞甯的第一本又是什麼呢?「不太記得是哪一本,但是《憤怒的葡萄》讓我被恥笑很久。」一本被諾貝爾獎認證的世紀經典,為何讓她好氣又好笑?「小時候有次媽媽嫌我都不看書,我就很生氣,想要塘塞她,就大聲回應我有看《憤怒的蘿蔔》!我媽跟我姐就大笑糾正我,是葡萄不是蘿蔔!」
讓不確定性成為驚喜
找自己、找角色都能在閱讀中有所體悟,那如果以「張鈞甯」作為書寫的對象與主題,會是怎樣的一本作品呢?她說:「我不會寫自傳,太害羞了!嚴格來說,這是沒辦法預期的事情,我覺得不需要去定義自己會是怎樣的狀態,我期待任何可能性的發生,讓生活充滿驚喜。但如果要書寫現在的我,或許是有些勵志並且帶有勇敢色彩的書寫吧!」
對於勇敢的論述又是什麼呢?鈞甯接著說:「每個人在不同年齡,都有不同的關卡要過,就像是打電動一樣,從小魔王開始打,直到最後遇到大魔王,不過大魔王什麼時候會出現,誰也不知道,你只能專注在當下,磨練後的經驗就會成為養分,你就會越來越有力量,這份力量可以幫助你面對任何事,有時被誤解也沒關係。」